A1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6页(第1页)

但是为了巩固扫盲成果,进一步培养人才,后来有关部门作了规定:凡15到40周岁,不论男女(身体原因除外),文化程度没有达到初小的,一律为扫盲对象。由于需要参加扫盲学习的人员面广量大,就按住所、行业不同,运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扫盲教学。集中学习安排在各村小学内,而姚湾村则集中在祠堂内。

分散学习则落实到每个家庭进行。由学校老师、初中及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扫盲辅导员。还采用“三定三包”政策:定人、定时、定地点;包教、包学、包会。所以在该年的春夏之交,冬闲时节,晚上到处出现子女教父母,弟妹教兄长,少年学生教成人认字读书的热潮。为便于学习和记忆,很多人还在家门墙壁贴上要学的常用字词,如:牛猪鸡、碗筷、桌椅、柴刀、锄头等。这样,经过突击扫盲,使很多文盲半文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。但由于是“一火煮熟”,没有循序渐进,过了一段时间,有些人出现了“返盲”现象。

“咦!我记得前几年经济最困难时期,扫盲班不是停办了。”连幼梅手支着脑袋侧身道。

生存出现了危机,精神需求自然就被遏制了。

“哦!这不困难时期度过了,扫盲班不就又开了。”姚长海继续道,“各区配备了业余教育干部,各中心小学配备了兼职的社教老师。他们具体负责指导各地开展青壮年扫盲教育和举办失学儿童耕读班。耕读班设在各大队的小学内,耕读班学生农忙参加劳动,农闲上学读书,平时允许迟到早退,也可带弟妹一起来校。这一举措解决了许多失学儿童上学的实际困难,阻断了新生代文盲的产生,很受群众欢迎。这几年,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,在耕读班就读的这些儿童陆续插入全日制各年级段学习。”

姚长海噗嗤一下笑道,“不过咱们村耕读班的历史使命并没有消失,继续教那些如大嫂这些返盲现象的,认字少的。”

年龄大了,记性不好,上有老、下有小的,哪来那么多精神认字啊!

如大嫂所说:认得些字就成,又不上大学。

“噗嗤……大哥、大嫂哪是去学习啊!纯粹是唠嗑兼干活。”姚长海想起来就发笑。

“笑什么?”连幼梅听见他的笑声问道。

“哦!她妈,你不知道,前些日子大家在冬学里剥花生,是一片噼里啪啦的声音。”连幼梅想起那场景也笑了起来,“肯定把老师气的不轻。”

“呵呵……”姚长海也帮不上忙。

“对了,东方红农场要招技术岗位的能手。”连幼梅突然说道。

“技术岗位?”姚长海腾的一下坐了起来,“这可是好机会啊!那可是县团级的农场。”

家里的大小伙子们,有两个快成年了,学历也不低,有机会的话当然想当工人了,哪怕是农场工人也愿意。

有姐姐的前车之美在前,所以家里节衣缩食的也得让孩子们上学。

这时候有个高中文凭,可是非常吃香的。

“你轻点儿。”连幼梅娇嗔道,赶紧看看中间躺着的小宝贝儿,看着她依然睁着忽灵灵的大眼睛,自个儿玩儿的正高兴,才松了口气。

“哟!你听得懂吗?”连幼梅捏捏她的鼻尖,“听得还挺认真的。”

“哦……”姚长海赶紧把被子给土妮儿掖了掖,他尴尬地挠了挠头,“呵呵……有些太激动了。”

在备战、备荒的形势下,深挖洞、广积粮战略防御思想指导下,东方红农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。

东方红农场初建时期,除了退役军人,有一些从当地招工。

而姚长海和连幼梅同时竞争一个岗位时,姚长海惜败,不过能娶到农场一枝花,他做梦都能笑醒。

丢了一个职位,赚了一个媳妇儿,怎么算都值!

“想什么呢!”连幼梅拿脚揣了他一下。

“等等!你们好像不缺人吧!”姚长海拍了下额头道,心劲儿一下子就泄了下来。“我记得一年前就开始承担了接受安置国家机关、工矿企业精简下放人员,下放劳动就业的任务。一下子职工人员大量增长,影响了劳动定额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。需要安置的人员大大超过了农场的承受能力,因而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。”

“农场刚刚走上正轨,安置了那么多闲人,这劳动生产率当然下降了。”连幼梅讪笑道,“那些人哪是干农活的料,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,指望他们,大家都喝西北风吧!一个个都娇滴滴的。”

“哼!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‘愚’的。这下城里人也露怯了吧!呵呵……”姚长海颇有些幸灾乐祸道。

“城里人总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乡村的特征。关于病和贫他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,但是说乡下人‘愚’,真是过了。”连幼梅摇头说道。

“哈!就因为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,慌了手脚,东避也不是,西躲又不是,司机拉住闸车,在玻璃窗里,探出半个头,向着那土老头儿,啐了一口:笨蛋!”姚长海愤恨不平道。“就凭这个?哼……”

惊喜

更新时间2014-7-128:20:23字数:3735

“怨念颇深吗?”连幼梅眨眨眼,眉眼满是笑意,接着安抚道,“如果这是愚,还真冤枉了。城里人到下乡,也是闹出不少的笑话,只不过乡下人憨厚、淳朴,没有当面啐他。”

“这倒是,俺们真的很厚道。”姚长海挺挺胸脯笑道,轻蹙着眉头又道,“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,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,那是知识问题,不是智力问题,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,连狗都不会赶一般。如果我们不承认踏青的淑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的‘白痴’,他们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‘靠左边走’或‘靠右边走’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俺们‘愚不可及’了。‘愚’在什么地方呢?不就是不认字的多。”

“多认写字不就得了。”姚长海反剪双手枕着轻松地说道。

“还是爹、娘英明,节衣缩食的也要后辈们读书认字。”连幼梅感慨道。

对于大字都不识的爹、娘,能有这般见识,确实不凡。

“媳妇儿,都是什么岗位。”姚长海这才问道,知己知彼,才好着手准备。

连幼梅简略的说了一下,农场嘛!基本上都是种植或者养殖等等岗位。

姚长海点点头,“我让博远争取一下,这些都是咱拿手的。”

天刚刚蒙蒙亮,听见堂屋里地动静,“妮儿他爸,快起来吧!别让咱爹娘催。”

“遵命!媳妇儿。”姚长海麻溜地穿上衣服,脸凑近连幼梅时,“去!没有刷牙,别靠近我,浑身都是奶腥味!”

“谁说的,我媳妇儿香着呢!”姚长海弯下腰,新出的胡茬蹭蹭妮儿的脸蛋,“啪……”土妮儿毫不客气地挥着粉嫩的小拳头,给了他一拳,真是的……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