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1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36页(第1页)

大娘领着女人们端着木盆去把大家的衣服洗一下,搜刮了一下各房脏衣服。

男人们则进了东里间继续玩儿花牌。

“你们进来干什么?”田胜利看着小不点儿问道,“去!吃饭还有一会儿,找小伙伴玩儿去吧!”

“她姑父,文远他们惦记着竹背篓呢!”姚长海把放在樟木箱子上的竹背篓拿下来道。

“嘿嘿……还是小叔了解我们。”姚墨远摸摸鼻子毫不客气地说道。

“等着,小叔给你们拿。”姚长海笑道,“少不了你们的。”

“呵呵……”

几个孩子一脸傻笑,他们可是等了一年了,只有过年才能过过嘴瘾。

“爹、娘,这是妮儿姥姥给的。”姚长海把竹篓里的东西一一放在炕上。

小家伙们这会儿倒是老实了许多,依然是眼巴巴的看着炕上那么多好吃的,但谁也没有礼貌的蹿上去。

除了往年见到的各种糕点,还有两块儿香皂,还有几条肥皂。

“娘这可是好东西,有钱都买不来的。”田胜利指着几条肥皂道。“娘,你不知道,前两年的市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提案中,就有关于肥皂专门提议来着:人民警察穿白衣服消耗肥皂多,要求每人每月供应一条。办理回复:肥皂供应指标,系省人委统一规定的,不能随便增加或减少,如果每人每月一条,目前尚有困难。虽然这是人民警察的实际情况但也不能坏了规定。”

当时警服上身白衣,下身是藏青色的裤子。白衣不耐脏,所以就需要肥皂这种消耗品。

“我们看得见。”姚奶奶哭笑不得道,“亲家母是真的怕咱委屈了幼梅母女俩。”

妮儿过满月时,也没见她送肥皂,趁着过年送来这个,其意味溢于言表。

田胜利接着道,“这两年才稍微好转了一些,省里也有了生产日用化工产品的工厂了。工农牌肥皂,不过三毛钱一条呢!这几条两块钱呢!一般人可真买不起。”

“宁可扯一尺布。”姚长山中肯且实在道。

“噗……”田胜利笑道,“大哥,你可真是个实在人。”

“这里面有的是妈妈和姥爷的劳保用品,一个季度发一条。”姚长海解释了一下道。

众人一副原来如此,原来不舍的用,收集起来,谁舍得花这冤枉钱啊!

亲家真是费心了。

解放初期,肥皂还不会自己制造。人们普遍使用皂荚洗涤衣服,妇女用灶膛里的草灰洗头发什么的,而这肥皂被叫“洋碱”是舶来品,正经的属于奢侈品!

当时的生活用品中几乎都是舶来品:洋火(火柴)、洋油(煤油)、洋伞(布制伞)、洋钉(铁钉)、洋灰(水泥)、洋船(轮船)等等。

姚奶奶看着各类糕点,“亲家真是舍得啊!这得用多少白糖啊!那玩意儿可老贵了!”看着她不停地咂舌道。

在姚奶奶眼里,亲家可真不会过日子,她可算找着了妮儿娘不会过日子的根源了,女儿肖母!

姚长海哭笑不得摇摇头,每年只要他从岳母那里拿来东西,总要说上一回。

“娘,这些东西是蒸出来的,不费油。且都是粗粮,玉米面,高粱面等等做的,还有没用白糖,用的是牛奶。”姚长海笑着接着道,“这牛奶是姥爷给牲口看病时生产队给的。咱们闻不惯这个味儿,所以……”

“还有这山楂糕的山楂、桃脯都是歪瓜裂枣制的。”姚长海不遗余力地说道,“要说费劲儿,就岳母费了些手,加上多费些柴火。我多劈点儿,啥都有了。”

“行了,这些糕饼,给五叔公拿去一些,热热吃,很软和不费牙口。”姚爷爷分配道,别看不少,但架不住僧多粥少。

“这个我去送吧!”姚长山主动请缨道。

“另外各家分一点儿,都别嫌少。”姚爷爷点点头又道,“对了,这水果糖,就留给孩子们了。”

“耶……”孩子们高兴地不得了,糕饼吃不了多少,只要有糖,且糖全是他们的,就乐呵的找不到北了。

“爷爷、奶奶,还有一挂鞭炮。”姚建远说道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